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黃是一種中醫病名。

  1. 黃疸之屬寒濕者:這種黃疸是因為脾陽不振、體內積聚寒濕、膽液不順流而溢出皮膚所引起,或者是由陽黃轉化而來。患者的身體和眼白變成黃色暗淡,還伴有胃脹、疲乏乏力、肋腹隱痛、小便量少、大便不通暢、舌苔淡膩、脈搏沉細遲等症狀。治療上應調理脾胃,溫煦寒濕。常用的方劑有茵陳五苓散、茵陳術附湯、茵陳四逆湯等。這種疾病常見於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慢性膽囊炎等疾病。詳見黃疸條目。

  2. 黃疸二十八候之一:根據《諸病源候論》中的記載:「當陽氣衰退、陰氣增強,並伴有熱毒侵襲,身體和臉色變黃,頭痛但沒有發熱,被稱為陰黃。」

  3. 三十六黃之一:根據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的描述:「患者同時有寒冷和發熱、十指關節疼痛、鼻中出現鼻涕,這種症狀就被稱為陰黃。」治療上建議服用麻黃梔子湯。如果人中出現倒刺,說明病情相對嚴重。詳見黃疸條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