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黃,病名。

1.黃疸之屬寒濕者。因脾陽不振、寒濕內蘊、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所致,或由陽黃日久轉化而成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凡病黃疸而絕無陽證陽脈者,便是陰黃。」證見身目黃色晦暗,胃獃腹脹,神疲乏力,脅肋隱痛,小便短少,大便不實,舌淡苔膩,脈沉細遲。治宜調理脾胃,溫化寒濕,方茵陳五苓散、茵陳術附湯、茵陳四逆湯等。見於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慢性膽囊炎等病。參見黃疸條。

2.黃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諸病源候論.黃病諸候》:「陽氣伏,陰氣盛,熱毒加之,故但身面色黃,頭痛而不發熱,名為陰黃。」

3.三十六黃之一。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「病人寒熱,並十指疼痛,鼻中煤生,此是陰黃。」宜服麻黃梔子湯。若見人中反者,病情較為嚴重。參見黃疸條。

陰黃,中醫病名。

1.黃疸之屬寒濕者。因脾陽不振、寒濕內蘊、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所致,或由陽黃日久轉化而成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凡病黃疸而絕無陽證陽脈者,便是陰黃。」證見身目黃色晦暗,胃獃腹脹,神疲乏力,脅肋隱痛,小便短少,大便不實,舌淡苔膩,脈沉細遲。治宜調理脾胃,溫化寒濕,方茵陳五苓散、茵陳術附湯、茵陳四逆湯等。見於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慢性膽囊炎等病。參見黃疸條。

2.黃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諸病源候論.黃病諸候》:「陽氣伏,陰氣盛,熱毒加之,故但身面色黃,頭痛而不發熱,名為陰黃。」

3.三十六黃之一。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「病人寒熱,並十指疼痛,鼻中煤生,此是陰黃。」宜服麻黃梔子湯。若見人中反者,病情較為嚴重。參見黃疸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