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火痛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火痛風
病證名。屬中醫痛風證候之一,首見於元代朱震亨《丹溪心法·痛風》篇。此證乃本虛標實之候,其病理機轉主要因氣血雙虧,陰虛火旺,兼夾痰濁流注經絡關節所致。
【病因病機】 本病形成多由:
- 稟賦不足,氣血俱虛,經脈失養
- 勞欲過度,真陰耗損,虛火內灼
- 飲食不節,痰濕內生,與虛火相搏
- 久病失調,正虛邪戀,痰瘀互結
【證候特點】 臨床表現具備痛風典型關節紅腫熱痛特徵,然與實火痛風有別:
- 發作時疼痛夜間加劇,關節局部灼熱但觸之不若實證熾手
- 常伴形體消瘦、面色潮紅、口乾咽燥等陰虛見證
- 可見氣短乏力、自汗盜汗等氣血不足之象
- 舌質多瘦紅少津,苔薄黃或膩,脈細數或弦細
【治療法則】 當以「益氣養血,滋陰降火,化痰通絡」為三大綱領:
- 補氣血:重在培補後天,健運中焦
- 清痰火:需標本兼顧,既化已成之痰,又杜生痰之源
- 通經絡:佐以通利之品,使邪有出路
【方藥運用】 《丹溪心法》原方組成深具法度:
- 人參、白術:益氣健脾,壯生化之源
- 熟地黃、山藥:填補真陰,滋養肝腎
- 黃柏、龜板:沉降虛火,潛陽入陰
- 南星、海石:化痰散結,通絡止痛
- 瑣陽、乾姜:反佐制約,防寒涼傷中
【變證加減】 臨證須隨證化裁:
- 陰虛甚者:加知母、玄參、女貞子
- 痰阻經隧:酌加白芥子、地龍、僵蠶
- 瘀血明顯:參入當歸尾、牡丹皮、赤芍
- 關節腫甚:配防己、土茯苓、萆薢
【鑑別診斷】 當與下列證型相區分:
- 濕熱痛風:體壯實,關節灼痛劇烈,苔黃膩厚
- 寒濕痛風:遇寒加劇,得溫則減,舌淡苔白滑
- 瘀血痛風:痛處固定如刺,夜間尤甚,舌紫暗
本病證屬虛中夾實,治療需把握「補不得滯,瀉不得傷」原則,循序漸進,方能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