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戟中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大戟中毒
大戟中毒為中醫病名,指因過量服用或誤服大戟(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.)而引發之中毒症狀。此症首載於唐代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,屬中藥毒副作用之範疇。大戟性味苦、辛、寒,有毒,歸肺、脾、腎經,傳統用於瀉水逐飲、消腫散結,然其毒性峻烈,使用不當易致中毒。
病因病機
大戟含大戟苷(Euphorbin)、樹脂、生物鹼等毒性成分,過量攝入可損傷脾胃,擾亂氣機,導致升降失常。其毒邪內攻,進一步影響三焦氣化,嚴重者可傷及腎氣,致使水液代謝失司,甚則耗傷陰津,引發脫水及酸中毒。
臨床表現
- 脾胃受損:初期可見惡心、嘔吐、腹痛,伴隨頻繁腹瀉,排泄物多呈水樣,此為毒邪內蘊、脾胃升降失和之象。
- 津液耗傷:若吐瀉過度,可致口乾、皮膚彈性減退、尿少等脫水徵兆,甚則出現煩躁、肢冷等陰陽兩傷之候。
- 腎氣受損:重症者因毒邪下趨,傷及腎絡,可現腰痛、尿閉、血尿等腎功能衰竭之危象。
解毒治法
歷代醫籍記載多種解毒方案,可依證候輕重選用:
- 菖蒲汁:取鮮石菖蒲搗汁內服,其性辛溫,能化痰開竅,和中辟穢,可緩解大戟之毒性。
- 蘆根湯:以鮮蘆根煎湯頻服,取其甘寒生津、清熱利尿之效,助毒邪從小便排出。
- 綠豆甘草湯:綠豆解毒,甘草緩急,合煎後可中和毒性,護胃止瀉。
若病情深重,需結合現代醫學手段,如補液、糾正電解質紊亂等,以中西醫並治為宜。
古籍考據
除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外,《本草綱目》亦載:「大戟,其性悍烈,虛人慎之。」《證類本草》則強調:「中其毒者,以菖蒲解之。」可見古代醫家對大戟毒性及解毒之法已有深刻認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