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經

陰經,又稱陰脈,是中醫學經絡系統中屬陰性的一類經脈總稱。與陽經相對,陰經主要分布於人體的內側和胸腹部,具有滋養臟腑、調和氣血的功能。根據中醫理論,陰經與臟腑關係密切,多與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相連,其功能特點主要體現在濡養和收斂方面。

陰經的分類

陰經涵蓋多個經脈系統,主要包括以下幾類:

1. 十二經脈中的陰經(手三陰經、足三陰經)

十二經脈是人體主要的氣血運行通道,其中陰經占六條,分別為手三陰經與足三陰經:

  • 手三陰經

    • 手太陰肺經:起於中焦,下行絡大腸,上出於肺系,行於上肢內側前緣,止於拇指橈側端(少商穴)。主要調節呼吸系統功能。
    • 手厥陰心包經:起於胸中,屬心包,下行依次絡三焦,沿上肢內側中線行至中指末端(中衝穴)。主要調控情志與心脈功能。
    • 手少陰心經:起於心中,屬心系,向下絡小腸,沿上肢內側後緣行至小指末端(少衝穴)。主要主宰神志與血脈運行。
  • 足三陰經

    • 足太陰脾經:起於足大趾內側(隱白穴),循行於下肢內側前緣,入腹屬脾絡胃,上咽至舌下。主要司運化水穀精微。
    • 足厥陰肝經:起於足大趾外側(大敦穴),循行於下肢內側中線,環陰器,入腹屬肝絡膽,上連目繫。主要調暢氣機與藏血功能。
    • 足少陰腎經:起於足底(湧泉穴),沿下肢內側後緣上行,貫脊屬腎絡膀胱,上達舌根。主司生殖、生長與水液代謝。

2. 奇經八脈中的陰經

奇經八脈中亦有部分屬於陰經範疇,包括:

  • 任脈:居腹面正中線,總任全身陰經,故稱「陰脈之海」,主要調節女子月經、妊娠及生殖機能。
  • 沖脈:起於胞中,下出於會陰,向上與足少陰腎經相併,主司生殖與調節十二經氣血。
  • 陰維脈:維繫諸陰經,起於小腿內側,上行至咽喉,主要聯繫足三陰經及任脈。
  • 陰蹻脈:起於足內踝(照海穴),沿下肢內側上行至目內眥,與陽蹻脈共同調節睡眠與運動功能。

陰經的生理功能

  1. 濡養臟腑:陰經多與五臟相連,如肺經、心經、腎經等,負責輸布氣血以滋養臟腑。
  2. 調和陰陽:陰經與陽經互相對立制約,維持人體陰陽平衡,例如任脈與督脈的相互協調。
  3. 主靜守內:陰經屬性內斂,主司儲藏與滋潤,如肝經藏血、腎經藏精的功能表現。
  4. 影響情志:心經、肝經等陰經失常時,易導致憂鬱、焦慮等情志病變。

陰經的理論體系在中醫學中佔有核心地位,深刻影響針灸、推拿及方劑配伍等臨床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