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莖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莖

陰莖為男性外生殖器之主要部分,中醫典籍中又稱「玉莖」、「莖物」、「陽物」、「陽事」或「溺莖」。其生理功能與經絡氣血密切相關,尤以足三陰經(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)及足陽明胃經之經筋皆聚於陰器,故陰莖之健康與此四經之氣血盛衰有直接關聯。

在中醫理論中,陰莖之生理表現反映肝腎功能狀態。肝主筋,陰莖為宗筋所聚,故肝氣疏泄是否通暢,影響其勃起功能;腎藏精,主生殖,腎氣充沛則陰莖堅勁有度。若肝鬱氣滯或腎氣不足,可致陽痿、早泄等症;若濕熱下注或相火妄動,則可能出現陰莖腫脹、異常勃起(如玉莖不倒)等病候。

歷代醫籍對陰莖相關病症多有論述。如《醫學入門》提及「筋疝」一症,即陰莖腫脹疼痛,多因濕熱蘊結或寒凝肝脈所致;《本草綱目》則載補骨脂可治「玉莖不倒」,此症多屬腎中相火偏亢或陰虛火旺,需滋陰降火或清泄肝熱。此外,陰莖之病變亦與奇經八脈相關,尤以衝、任、督三脈調控生殖機能,故臨證時常需調理奇經以固本培元。

綜觀中醫理論,陰莖不僅為生殖之器,更為全身氣血陰陽調和之表徵,其功能正常與否,直接反映內在臟腑經絡之平衡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