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閉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閉環」詳解

「閉環」為針灸學重要術語,首載於《素問·診要經終論》:「夏刺經俞,見血而止,盡氣閉環,痛病必下。」意指針刺治療後,醫者以手指按壓針孔,使氣血循行歸於常態,避免外邪乘虛而入,同時鞏固療效。此操作蘊含中醫「固護正氣」與「調和經絡」之核心思想。

理論基礎

  1. 經氣運行之理
    針刺透過刺激腧穴調動經氣,而「閉環」旨在使經氣運行由外散轉為內守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強調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」,閉環能助氣血歸經,防止針後氣泄,尤適用於虛證或陽氣不足者。
  2. 天人相應之則
    《素問》提及「夏刺經俞」時需「閉環」,因夏季陽氣外浮,針刺後按閉針孔可順應時令,收斂過耗之氣,符合「因時制宜」原則。
  3. 防邪內侵之效
    針孔雖微,然腠理暫開,風寒濕邪易襲。閉環猶如關閉門戶,護衛營衛,避免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之變。

操作與臨床應用

  • 手法要領: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壓針孔,力道需均勻柔和,時間約3至5息(一呼一吸為一息),至局部無滯脹感為度。
  • 辨證施術
    • 實熱證:刺絡放血後可不閉環,令熱邪隨血外泄。
    • 虛寒證:必行閉環,如艾灸後加壓溫煦,助陽氣內斂。
  • 結合補瀉:補法操作後閉環以留氣,瀉法則視情況開闔針孔,如《針灸大成》所言:「補則閉之,瀉則搖之。」

與其他術語之關聯

  • 開闔補瀉:閉環屬「闔法」,與「開法」(如搖大針孔)相對,為補瀉手法之一環。
  • 導氣之法:閉環可視為「導氣」的終末步驟,確保經氣循行無滯,與《靈樞·五亂》「導氣歸元」呼應。

「閉環」雖為細微操作,然體現中醫「治神調氣」之精微,亦反映「針畢氣調」的整體觀,於臨床針刺療程中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