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絡
陰絡為中醫經絡學說中的重要概念,主要與經脈的分支及氣血運行相關聯。其定義可分為以下兩類:
- 手足三陰經之絡脈
陰絡為手足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厥陰心包經;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)所分出的絡脈。絡脈為經脈的細小分支,具有聯絡表裡、輸布氣血的作用。陰絡多分布於肢體內側或深層,與陽絡(三陽經之絡脈)相互對應,共同構成人體的經絡系統。 - 位置深層或下行的絡脈
陰絡亦可泛指位置較深、循行方向偏下的絡脈。《靈樞·百病始生》提及:「陰絡傷則血內溢,血內溢則後血。」意指若陰絡受損,血行失常,可能導致內部出血,臨床表現為便血、尿血等內傷症狀。此類陰絡多分布於臟腑深處或下肢,與體表的陽絡形成對比。
中醫理論中的陰絡
陰絡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於氣血輸布與病理傳變:
- 氣血運行:陰絡協助三陰經調節陰血,滋養臟腑。若陰絡瘀阻,易現血瘀、疼痛;若陰絡虛損,則可能引發陰血不足之證。
- 病機傳導:外邪由表入裡時,可透過陽絡深入陰絡,進而影響臟腑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,久病入絡,常與陰絡瘀滯相關,如癥瘕積聚等病症。
陰絡的理論不僅用於解釋生理病理,亦指導針灸與用藥。例如,刺絡療法可針對淺表陽絡放血,而陰絡病變則需透過內服藥物或深層針刺調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