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氣,乃中醫理論中與陽氣相對之重要概念,其涵義可從多維度闡釋:
一、形質之本源
就「形神結構」而言,陰氣主司形體物質基礎。《靈樞·本神》謂:「五藏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」,此精即陰氣所化之具體表現,涵蓋精血、津液、骨髓等有形物質,為臟腑功能活動之物質基礎。
二、五臟之氣屬陰
從臟腑功能觀之,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強調「五藏皆陰」,五臟藏精氣而不泄,其化生之氣屬陰,如心陰之濡養心神、肝陰之涵斂肝陽、脾陰之運化水穀、肺陰之潤澤皮毛、腎陰之滋養元精,皆體現陰氣「靜守內養」之特質。
三、營衛體系中之定位
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曰:「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」,陰氣於此系統中對應「營氣」,其性精專柔順,循十二經脈內灌五臟六腑,外濡腠理,《醫宗金鑒》喻之為「陰精益血之氣」,與衛氣之慓悍滑疾形成動靜互濟。
四、運動特性析微
陰氣具內向、沉降、抑制之性:
- 空間向度:依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「清陽出上竅,濁陰出下竅」之論,主導物質下行與內收
- 功能體現:《類經》言其「主靜主潤」,調控人體代謝減緩、津液分泌、睡眠沉穩等抑制性生理活動
- 病理反應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指出「陰勝則陽病」,陰氣過盛可現身寒肢冷、水腫痰飲等陰性徵候
五、生命節律關聯
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揭示陰氣隨年齡增長而自然衰減之規律: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」,此生理性波動反映腎陰漸虧、精血耗損之過程,與《格致餘論》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學說相呼應,突顯陰氣宜斂藏養護之特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