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盛陽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盛陽虛,中醫名詞。

  1. 病證名。指陰寒內盛,陽氣受損而虛衰。症見形寒肢冷,尿清便溏,面色(白光)白,舌淡胖嫩,脈沉遲弱等。治宜溫陽散寒。
  2. 脈象名。《難經.六難》:「浮之損小,沉之實大,故曰陰盛陽虛。」是對陰盛陽虛脈象的描述。陽虛於外,故浮取則脈細小;陰盛於內,故沉取則脈實大。

陰盛陽虛是指陰寒內盛,陽氣受損而虛衰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形寒肢冷、尿清便溏、面色(白光)白、舌淡胖嫩、脈沉遲弱等。治療上宜溫陽散寒。

陰盛陽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體質虛寒,易患陰盛陽虛。
  • 後天失調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,起居不慎,或過度勞累,或久病不愈,導致陰寒內盛,陽氣受損。
  • 情志不遂: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導致氣機不暢,陰寒內生,陽氣受損。

陰盛陽虛的治療原則是溫陽散寒。常用方藥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等。

陰盛陽虛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平時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寒涼之物。
  •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
陰盛陽虛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治療上宜辨證施治。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下面是《難經.六難》原文:

「浮之損小,沉之實大,故曰陰盛陽虛。」

這段話是對陰盛陽虛脈象的描述。陽虛於外,故浮取則脈細小;陰盛於內,故沉取則脈實大。

陰盛陽虛的脈象是沉而有力,按之無彈性,如按棉絮。

陰盛陽虛的舌象是淡白,舌苔薄白,舌質胖嫩。

陰盛陽虛的面色是白光白,沒有光澤。

陰盛陽虛的尿液是清澈透明,沒有顏色。

陰盛陽虛的大便是稀溏,不成形。

陰盛陽虛的症狀是怕冷,手腳冰涼,腰膝酸軟,四肢無力,精神疲倦,食欲不振,大便溏泄,小便清長。

陰盛陽虛的治療方法是溫陽散寒,常用方藥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