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盛則內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盛則內寒,是指陰氣內盛,寒邪積於胸中,臟腑氣機不暢,陽氣受傷,血脈凝澀,出現里寒證候。

《素問.調經論》:「帝曰:陰盛生內寒奈何?岐伯曰:厥氣上逆,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,不瀉則溫氣去,寒獨留,則血凝泣,凝則脈不通,其脈盛大以澀,故中寒。」

陰盛則內寒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陰精虧損,陰寒內生。
  2. 寒邪外侵,侵襲人體,內生寒邪。
  3.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化生寒邪。
  4.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寒涼之物,損傷脾胃陽氣,生內寒。
  5. 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損傷陽氣,生內寒。

陰盛則內寒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畏寒怕冷,四肢冰涼,手足不溫。
  2. 腰膝酸軟,腿腳無力。
  3. 精神疲倦,食欲不振。
  4. 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
  5. 舌淡苔白,脈沉細弱。

陰盛則內寒的治療,以溫陽散寒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等。

陰盛則內寒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寒涼之物。
  3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  5. 堅持鍛鍊,增強體質。

陰盛則內寒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