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濕鼓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濕鼓脹,病證名。因寒濕留著中焦所致的鼓脹證。《醫門補要》卷中:「陰濕鼓脹,寒濕留著中焦,清陽不布,滿腹堅脹,面黃,不渴,不食,脈沉遲,宜通陽湯。」參見鼓脹條。

陰濕鼓脹是一種因寒濕留著中焦所致的鼓脹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:腹部脹滿、疼痛,大便溏薄,小便不利,面色發黃,不思飲食,舌苔白膩,脈沉遲。

陰濕鼓脹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外感寒濕:由於外界寒濕之邪侵襲人體,使人體陽氣受損,寒濕內生,留著中焦,導致陰濕鼓脹。
  2. 內生寒濕: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寒涼之物,或久病體虛,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寒濕內生,導致陰濕鼓脹。

陰濕鼓脹的治療,以溫陽化濕、行氣消脹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通陽湯、四逆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

通陽湯由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陽散寒、行氣消脹的功效。適用於陰濕鼓脹證,症見腹部脹滿、疼痛,大便溏薄,小便不利,面色發黃,不思飲食,舌苔白膩,脈沉遲。

四逆散由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具有溫中散寒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適用於陰濕鼓脹證,症見腹部脹滿、疼痛,大便溏薄,小便不利,面色發黃,不思飲食,舌苔白膩,脈沉遲。

香砂六君子湯由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組成。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適用於陰濕鼓脹證,症見腹部脹滿、疼痛,大便溏薄,小便不利,面色發黃,不思飲食,舌苔白膩,脈沉遲。

陰濕鼓脹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寒涼之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。
  3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4. 在寒冷的季節,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陰濕鼓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