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暑,病名。

1.暑月受寒所致的病證。見《景岳全書》卷十五。由畏暑貪涼,不避寒氣,或於深堂大廈,或於風地樹陰,或以乍熱乍寒之時,不謹衣被,寒邪襲於肌表所致。證見發熱頭痛,無汗惡寒,身形拘急,肢体酸痛。治宜溫散為主。又有不慎口腹,過食生冷,以致寒涼傷臟,而為嘔吐瀉利腹痛等證,亦是因暑受寒。以寒邪在內,治宜溫中為主。參見署病條。

2.署溫類型之一。《醫門棒喝》初集:「暑溫者,夏至後所感熱邪也。古人分陰暑、陽暑。」「或值時令濕盛,或人稟體陽虛而成陰暑之證,是暑而偏於濕者。」參見暑病條。

陰暑,是指在暑熱天氣里,由於貪涼受寒,或過食生冷,以致寒邪襲於肌表,或寒涼傷臟,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。

陰暑的症狀主要有:發熱頭痛,無汗惡寒,身形拘急,肢体酸痛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還可能會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

陰暑的治療,以溫散為主。可以用中藥如銀花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等,或用生薑、大蒜、紅糖等熬水喝。如果症狀較重,可以到醫院就診,接受正規治療。

陰暑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不要貪涼受寒。在暑熱天氣里,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,也不要直接吹空調。如果出汗後,要及時擦乾汗水,避免受涼。

2.不要過食生冷。在暑熱天氣里,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,以免傷脾胃。

3.注意休息。在暑熱天氣里,要注意休息,不要熬夜。

4.保持良好的心情。在暑熱天氣里,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不要生氣、發火。

如果出現了陰暑的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