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水,病證名。水腫之屬虛證者。因脾肺虛弱或腎經虧損等所致。《丹溪心法.水腫》:「若遍身腫,不煩渴,大便溏,不澀赤,此屬陰水。」《類證治裁.腫脹》:「因肺脾腎虛致水溢者,為陰水。」

脾陽虛弱者,證見下肢浮腫,按之凹陷不起,脘悶腹脹,納減便溏,面色萎黃,四肢不溫,小便短少,舌淡苔白滑,脈濡緩,治宜健脾利水,用實脾飲、[木香流氣飲](/formula/3010)等方。

腎陽虛衰者,證見腰以下腫甚,畏寒肢冷,神疲氣怯,面色(白光)白,腰脊酸重,舌胖色淡苔白,脈沉細弱,治宜溫腎化水,用真武湯、金匱腎氣丸等方。

參見消腫、遍身腫條。

陰水,是指水腫的一種。水腫是指體內組織間隙和體腔積聚過多的液體,導致局部或全身腫脹。陰水是由於脾肺虛弱或腎經虧損等原因,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水液不能正常排出體外,在體內積聚而形成的。

陰水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腫脹,按之凹陷不起,伴有脘悶腹脹、納減便溏、面色萎黃、四肢不溫、小便短少、舌淡苔白滑、脈濡緩等。

陰水的治療方法,根據不同的病因,可以分為健脾利水、溫腎化水等。健脾利水的方法,可以使用實脾飲、木香流氣飲等方。溫腎化水的方法,可以使用真武湯、金匱腎氣丸等方。

陰水的預防方法,主要是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過食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,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