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廷,亦稱「陰庭」,為中醫古籍記載之男性特有解剖部位,定位於陰囊後方、會陰前方之下極前區。此名稱首見於清代《身經通考·身經問答》,其載:「下極之前,男為陰廷,女為窈漏」,明確區分男女前陰部之特殊結構。
經絡循行關係
陰廷處為任脈、督脈、衝脈三脈之交會區域。任脈主「陰脈之海」,下行至會陰;督脈「總督諸陽」,循行過長強;衝脈「十二經之海」,其支絡亦散佈於此。三脈於此處之氣機流注,與宗筋功能密切相關,故《素問·厥論》有言:「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陰陽明之所合也。」
生理功能特點
- 精氣轉輸之樞
陰廷位居下焦精竅之上,為先天精气由腎轉輸至外腎之通路,與《難經·三十六難》所述「命門者,諸神精之所舍,原氣之所繫」相呼應。 - 陰陽交接之要
該處為任督二脈陰陽交接之過渡區,具有調和陰陽之功。明代《類經圖翼》指出:「會陰之分,任督所起,陰陽攸分」,而陰廷正位於此關鍵區域之上方。 - 宗筋連屬之基
作為前陰與後陰間之肌性結構,陰廷與宗筋網絡相連,參與「筋」的功能調節。清代《醫宗金鑑·正骨心法要旨》論及:「下橫骨、伏骨、柱骨之聯屬,皆賴筋脈為之貫串。」
相關病候辨析
古籍雖未直述陰廷病證,然據其位置與經絡屬性,臨證可見:
- 任脈受邪:多見疝氣偏墜,與《靈樞·經脈》「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」相符
- 督脈不和:可致陰廷處絡脈瘀阻,發為癃閉或陽事不舉
- 衝脈失調:常見氣逆裏急,牽涉陰廷區域拘急疼痛
古今定位考據
歷代醫家對陰廷記載雖簡,然結合現代解剖,此部位相當於會陰體前部之肌肉筋膜組織,內含會陰淺橫肌、球海綿體肌等結構,與傳統所述「宗筋所聚」之理念相契合。明代《針灸大成》論會陰穴時,實際已涵蓋陰廷之相關區域描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