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頭,又稱龜頭,為男性外生殖器陰莖前端之部分,屬中醫解剖名詞,於《金匱要略·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》即有記載:「夫失精家少腹弦急,陰頭寒……」此描述提示陰頭之溫度與狀態,可反映體內氣血陰陽之盛衰,尤其與腎氣、精室功能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對陰頭的認識

陰頭為宗筋之所聚,隸屬於前陰,而前陰又為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所循行之處。《靈樞·經脈》云:「肝足厥陰之脈……循股陰,入毛中,過陰器。」且腎主生殖,開竅於二陰,故陰頭之生理、病理變化,多與肝腎二臟功能失調相關連。

1. 陰頭與精室之關聯

中醫認為,陰頭寒涼或異常感,常因腎陽不足、精室虛冷所致。《金匱要略》所言「陰頭寒」,即指腎陽虧虛,無法溫煦下焦,導致前陰失於溫養,此症多見於遺精、滑精日久,或房勞過度損傷腎氣者。

2. 陰頭與經絡氣血之關係

肝經繞陰器,若肝經濕熱下注,或氣滯血瘀,可致陰頭紅腫、癢痛,甚則潰瘍,如囊癰、下疳等病症。而腎陰虧虛,陰頭失潤,則可能現乾燥、灼熱之感。

古籍記載與臨床意義
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提及「陰頭癰」,認為其成因多由濕熱火毒蘊結,或七情鬱火所致,治法需辨明虛實,或清熱解毒,或滋陰降火。清代《外科大成》亦載陰頭瘡瘍之證治,強調需分寒熱虛實用藥。

陰頭異常的辨證要點

  • 陰頭寒:多屬腎陽虛衰,伴腰膝痠冷、畏寒神疲。
  • 陰頭灼熱:常因肝腎陰虛或濕熱下注,見口乾煩熱、小便短赤。
  • 陰頭腫痛:多為肝經濕熱或外感毒邪,局部紅腫熱痛明顯。

陰頭之狀,不僅為局部病症之徵象,亦為整體臟腑氣血失調之外候,故中醫診療時,需結合全身表現,綜合辨析,方能切中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