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虛喘
陰虛喘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陰液虧虛,陽氣浮越所引發之氣喘。此證首見於《醫學入門·痰類》,亦稱「陰虛喘逆」。
病因病機
陰虛喘之成因主要有二:
- 陰血不足,虛火內生:陰虛則陽亢,五志厥陽之火循經上衝,擾動肺氣,發為氣喘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提及:「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衝於上而喘者,宜降心火、補陰。」指出虛火自下焦上炎,迫肺作喘之機轉。
- 腎精虧損,相火妄動: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,若腎精不足,相火失於潛藏,上灼肺金,亦致喘逆。《症因脈治·喘症論》進一步闡述,此類氣喘多因陰虛內熱,氣機逆亂而成。
臨床表現
陰虛喘之特徵為:
- 喘促發作時,氣自小腹直衝而上,呼吸聲重濁。
- 患者常擷肚抬身(腹部凹陷、肩頸用力),喘勢時輕時重,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(乍進乍退,時止時作)。
- 多伴隨陰虛內熱之象,如午後潮熱、夜間盜汗、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等。
證型與治法
-
陰血不足,虛火上炎
- 主方:以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為基礎,加知母、黃柏滋陰降火;或配伍麥冬、五味子斂肺生津。
- 加減:若心火偏亢,可酌加黃連、梔子清心瀉火;若肺陰耗傷明顯,加沙參、玉竹潤肺養陰。
-
腎陰虧虛,相火衝逆
- 主方:
- 家秘天地煎(熟地、天冬、人參等)滋腎填精,引火歸元。
- 家秘肝腎丸(熟地、山茱萸、龜板等)補益肝腎,潛鎮虛陽。
- 加減:若兼肺腎兩虛,喘咳並作,可合用麥味地黃丸(六味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)以肺腎同調。
- 主方:
方義解析
- 四物湯:為養血調經之基礎方,加入降火之品後,能滋陰血、抑浮陽,適用於陰血不足之喘。
- 家秘天地煎:以熟地、天冬滋補真陰,人參益氣固本,適用於腎陰虧竭、虛陽浮越之證。
- 肝腎丸:側重補益下焦,龜板、山茱萸等藥兼具滋陰潛陽之效,標本兼顧。
陰虛喘屬本虛標實之證,其根本在陰分虧損,故治療首重滋養陰液,次則清降虛火,使陰平陽秘,喘逆自平。此證與陽虛喘、痰喘等實證有別,臨床須詳辨病機,不可妄用溫燥或攻逐之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