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喘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虛喘逆是一種中醫常見的病證,證名來自於陰虛與喘逆兩個主要病理機制。陰虛喘逆表現為氣短、喘促、動則尤甚,面色蒼白,口乾咽燥,心煩失眠,大便乾燥,小便短赤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陰虛喘逆的病因主要有陰虛、陽虛、痰飲、食積、風寒、火熱等多種情況。其中,陰虛是最常見的病因,指的是陰血或陰精不足,使得陽失依附,氣逆上奔而引起喘息。

針對陰虛喘逆的治療原則是滋陰降氣,常用的藥物包括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麥冬、天冬、百合、沙參、玉竹、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甘草等。

預防陰虛喘逆的方法包括平時保養陰精,避免過度勞累,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進行適當運動,保持良好的心情。

由於陰虛喘逆的發病原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因人而異,因此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