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喉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虛喉風

陰虛喉風乃中醫喉科病症之名,屬喉風之一種,首見於《喉科秘旨》卷上。此病主因陰液虧損,虛火內生,上灼咽喉所致,按其病機與臨床表現可分為兩大型態。

病機分型

1. 肝腎陰虛型

此型病患多因稟賦不足或久病耗損,致肝腎陰虧,陰不制陽,虛火循經上炎,結於咽喉。虛火久灼,咽喉失養,遂生此疾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咽喉或兩頰黏膜現淡紅色斑片,狀若蝦皮
  • 唇色鮮紅如塗丹
  • 顴骨部位潮紅似妝
  • 腰膝酸軟無力
  • 或伴五心煩熱、夜寐盜汗
  • 舌質紅絳少津,舌苔薄或少苔
  • 脈象細數

治法: 當採滋陰降火之法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。

方藥: 以知柏地黃湯為基礎方加減:

  • 熟地黃、山茱萸滋補腎陰
  • 山藥健脾益腎
  • 澤瀉、茯苓利濕泄濁
  • 牡丹皮清泄虛火
  • 知母、黃柏清降相火

若虛火熾盛,可酌加玄參、麥冬以增強清熱養陰之效;若兼口乾甚者,加石斛、天花粉生津止渴。

2. 肺胃陰虛型

此型多因外感熱病後期,熱邪傷津;或久病耗損,致肺胃陰液虧耗,咽喉失於濡潤,虛火內擾而成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咽喉乾燥灼熱,如有物梗
  • 口乾欲飲,飲而不解
  •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
  • 聲音嘶啞,日久不愈
  • 或伴有飢不欲食
  • 舌紅少津,舌面或有裂紋
  • 脈細數無力

治法: 宜甘寒生津,潤養肺胃,使金水相生,陰液得復。

方藥: 主用沙參麥冬湯加減:

  • 北沙參、麥冬滋養肺胃之陰
  • 玉竹、天花粉生津潤燥
  • 桑葉輕清宣肺
  • 扁豆、甘草和中益氣

若咳嗽明顯,可加川貝母、杏仁潤肺止咳;聲音嘶啞甚者,加木蝴蝶、蟬蛻利咽開音;胃陰不足甚者,可加石斛、生地增強養陰之功。

鑒別要點

陰虛喉風當與實火喉風相區別:

  • 陰虛喉風病程較長,病勢緩和,疼痛不甚,黏膜色紅而不鮮艷
  • 實火喉風發病急驟,疼痛劇烈,黏膜鮮紅腫脹,常伴發熱煩渴等實熱之象

在治療上,陰虛喉風忌用苦寒直折,恐更傷陰液;亦不宜過用辛溫發散,以免助火耗津。當以甘潤養陰為主,佐以清降虛火,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