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喉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虛喉痛

陰虛喉痛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首見於《喉科心法》。其病機多源於腎陰虧虛,腎之真陰不足,陰不制陽,虛火上炎,循經上灼咽喉,故發咽喉疼痛。本證屬內傷喉痛範疇,與外感風熱或實火所致喉痛有別,病程較長,往往遷延反覆。

臨床表現
患者除喉嚨疼痛外,常見伴隨症狀如咽乾喉燥、口舌乾燥、牙齦隱痛或牙縫滲血,舌質偏紅而少津,舌苔薄白或光剝,脈象細數。部分患者可兼見陰虛內熱之徵,如午後潮熱、夜間盜汗、夢遺滑泄、耳鳴如蟬、頭暈目眩等。若陰虛日久,虛火灼肺,亦可見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,其咳多發於夜間。

病因病機
本證核心病機為腎陰虧損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一身之陰,若素體稟賦不足、房勞過度、久病耗傷,或思慮過度暗耗腎陰,均可導致腎陰不足。腎脈循喉嚨,挾舌本,陰虛則虛火循經上炎,發為喉痛。此外,肝腎同源,腎陰虧虛常累及肝陰,致陰虛陽亢,加重咽喉不適。

治療原則
治宜滋補腎陰、降火利咽,以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」為大法。方選大補陰丸(知母、黃柏、熟地黃、龜板)加減,滋陰與瀉火並行。若虛火亢盛,咽痛明顯,可酌加玄參、麥冬、天冬以增強養陰清熱之效;若兼肺陰虧虛,乾咳少痰,可加沙參、百合潤肺止咳;若肝腎陰虛甚者,可配合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滋補肝腎。

辨證要點

  1. 辨虛實:陰虛喉痛多屬虛證,咽喉疼痛程度較輕,但纏綿難癒,與實火喉痛之紅腫劇痛、發病急驟不同。
  2. 察兼症:需細問全身症狀,如盜汗、夢遺、耳鳴等,以確認腎陰虧虛之本。
  3. 審舌脈: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典型舌脈。

陰虛喉痛雖病位在咽喉,實則根源在腎,臨床治療需標本兼顧,以滋陰為本,輔以清降虛火,方能根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