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內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陰虛[1]內熱[2],又稱陰虛發熱。是指由於體內陰液虧虛,水不制火所致的發熱證。

陰虛內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:

陰虛內熱的治療原則是養陰清熱,或滋陰降火。常用的中藥有:

陰虛內熱的飲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可以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

陰虛內熱患者要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,勞累過度。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陰虛內熱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中關於陰虛內熱的論述:

  • 「陰虛則陽亢,陽亢則熱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熱,熱則生風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燥,燥則生火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火旺,火旺則生諸病。」

陰虛內熱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陰虛(陰虛)_百度百科

  2. 陰虛內熱?6種養陰清熱中藥你了解哪種,如何應用,一文詳解 - 頭條匯

  3. 潮熱 - A+醫學百科

  4. 盜汗_百度百科

  5. 手心(身体部位)_百度百科

  6. 腳心疼是什麼原因 - 康途健康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