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嘔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虛嘔吐,病證名。陰虛陽氣上逆所致的嘔吐。《證治匯補.胸膈門》:「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,嘔咳上氣,此陰虛成嘔。」治宜滋陰降氣,用六味地黃湯加石斛、沉香等藥。
陰虛嘔吐是指由於陰虛陽亢,胃失濡養,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。多見於老年人,女性居多。主要症狀為反覆發作的嘔吐,嘔吐物多為清水或黃水,伴有口乾、咽干、心煩、失眠、腰膝酸軟、耳鳴、視物模糊等。
陰虛嘔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體內陰液不足,陰虛陽亢。
- 後天失養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、燥熱之物,或過度勞累,耗傷陰液,導致陰虛陽亢。
- 情志不遂:由於長期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化火傷陰,導致陰虛陽亢。
陰虛嘔吐的治療,以滋陰降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湯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陰虛嘔吐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平時要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具有滋陰降火作用的食物,如百合、蓮子、銀耳、山藥、枸杞等。
-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心情舒暢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相關疾病。
陰虛嘔吐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