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虛頭痛

病證名,指因陰血及陰精虧耗,虛火上炎所致之頭痛,屬內傷頭痛範疇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載:「陰虛頭痛,即血虛之屬也,凡久病者多有之。」其病因多與久病體虛、勞神過度、房事不節或熱病傷陰相關,導致肝腎陰虧,陰不制陽,虛火循經上擾清竅,發為頭痛。

臨床表現
頭痛多呈隱痛或空痛,伴眩暈耳鳴,午後或夜間加重。兼見陰虛火旺之象,如顴紅潮熱、五心煩熱、口乾咽燥、心悸失眠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若陰虛而火不顯者,症狀較緩,以頭暈目澀、腰膝酸軟為主,脈多沉細。

病機分析
陰虛頭痛以肝腎陰虛為本,虛火為標。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化。陰精虧損則髓海不足,清竅失養;陰不涵陽,虛火內生,上炎頭目,故見頭痛兼熱象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亦云:「頭痛一證,陰虛者多陽亢,當以柔潤熄風為治。」

治法與方藥

  1. 陰虛火旺證

    • 治法:滋陰降火,清上實下。
    • 主方:選用《景岳全書》滋陰八味煎(即知柏地黃丸加減)或玉女煎(石膏、熟地、麥冬、知母、牛膝)。前方長於滋腎瀉火,後者擅清胃滋腎,適用於陰虛兼胃火者。
  2. 陰虛不甚而血虛為主者

    • 治法:滋陰養血,填精益髓。
    • 主方:六味地黃丸(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)補腎陰;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調肝血;左歸飲(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甘草)側重滋腎填精。

相關疾病
此證常見於現代醫學之高血壓病、更年期症候群、腦動脈硬化症及慢性頭痛(如緊張性頭痛)等,屬中醫「眩暈」「頭痛」範疇。

鑒別要點
需與「陽虛頭痛」(畏寒脈沉)、「痰濁頭痛」(頭重如裹、苔膩)及「肝陽頭痛」(脹痛劇烈、脈弦硬)相區分。陰虛頭痛以虛熱內擾為特徵,治療首重滋養,佐以清降,忌辛燥耗陰之品。

(參考文獻:《景岳全書》《臨證指南醫案》《中醫內科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