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吐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虛吐血,病證名。見《醫學心悟》。指腎陰虧虛,肝火熾盛所引起的吐血。治宜壯水制火而滋其化源。
《血證論》卷二:「色欲過度,陰虛火旺,其證夜則發熱,盜汗夢交,耳鳴不寐,六脈細數芤革。宜地黃湯加蒲黃、藕節、阿膠、五味治之。」此外,如涼血地黃湯、清火滋陰湯(《壽世保元.吐血》)、四生丸、十灰散等方亦可選用。本證可見於肺結核、支氣管擴張症等疾病。參見吐血、內傷吐血條。
陰虛吐血的症狀表現為:
- 吐血:吐血量少,色鮮紅,或痰中帶血,或鼻衄,或咯血。
- 發熱:午後或夜間發熱,但不甚高,伴有盜汗、口乾、舌紅少津。
- 耳鳴:耳鳴如蟬鳴,或耳聾。
- 失眠:入睡困難,或睡眠不深,易醒。
- 腰膝酸軟:腰部和膝關節酸軟無力。
- 舌質紅:舌質紅,舌苔薄,或無苔。
- 脈細數:脈細數,或脈細弱。
陰虛吐血的治療方法:
- 滋陰降火:滋陰降火是治療陰虛吐血的主要方法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百合固金湯等。
- 涼血止血:涼血止血可以緩解陰虛吐血的症狀。常用方藥有涼血地黃湯、清火滋陰湯等。
- 其他治療方法: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還可以採取其他治療方法,如針灸、拔罐、推拿等。
陰虛吐血的預防方法:
- 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。
-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滋陰降火的食物,如黑芝麻、蓮子、百合、銀耳等。
- 戒菸戒酒。
- 適當運動。
- 定期體檢。
陰虛吐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