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陽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虛陽浮

陰虛陽浮是指由於陰液不足,不能制約陽氣,導致陽氣偏亢,浮越於上的病理狀態。陰虛陽浮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目眩暈、面色潮紅、唇若塗丹、目赤耳鳴、喉痛咽乾、牙痛等。

病因

陰虛陽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體內陰液不足,不能制約陽氣。
  • 後天失養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房事不節,情志不遂等,導致陰液耗損,陰虛陽浮。
  • 病邪侵襲:由於外感熱邪,內傷熱病等,耗傷陰液,導致陰虛陽浮。

症狀

陰虛陽浮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頭目眩暈:由於陰虛陽浮,上擾清陽,導致頭目眩暈。
  • 面色潮紅:由於陰虛陽浮,蒸騰於外,導致面色潮紅。
  • 唇若塗丹:由於陰虛陽浮,上灼於面,導致唇若塗丹。
  • 目赤耳鳴:由於陰虛陽浮,上擾清竅,導致目赤耳鳴。
  • 喉痛咽乾:由於陰虛陽浮,灼傷咽喉,導致喉痛咽乾。
  • 牙痛:由於陰虛陽浮,上灼於牙,導致牙痛。

診斷

陰虛陽浮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進行辨證。

治療

陰虛陽浮的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
預防

陰虛陽浮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• 平時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滋陰降火的食物,如黑芝麻、蓮子、百合、銀耳等。
  •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結語

陰虛陽浮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目眩暈、面色潮紅、唇若塗丹、目赤耳鳴、喉痛咽乾、牙痛等。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。平時注意飲食調養、避免過度勞累、保持充足的睡眠、保持心情舒暢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可以有效預防陰虛陽浮。

古籍原文

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虛陽浮,則陽氣在外,陰氣在內,故目赤耳鳴,喉痛咽乾,牙痛。」

《金匱要略·陰陽虛實證治》:「陰虛陽浮者,宜滋陰降火。」

《醫學入門》:「陰虛陽浮者,宜滋陰降火,以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為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