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虛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陰虛[1]證是指津液[2]精血不足所出現的病證。出自《素問[3]·調經論》。由真陰虛衰、熱病[4]傷陰或久病耗傷陰液等因所致。《景岳全書[5]·傳忠錄》:「陰虛者,水虧也,為亡血失血,為戴陽,為骨蒸勞熱。」

臨床表現為形體消瘦,骨蒸潮熱盜汗遺泄五心煩熱頭眩耳鳴,口燥咽乾,面紅顴澀,舌紅少津或紅絳光剝,脈虛細而數。

治療原則為滋陰降火。肺胃陰虛者,宜養陰生津;心脾陰虧者,宜滋陰補血益氣;肝腎陰耗者,宜填補精髓。選用沙參麥冬湯大補陰丸黑歸脾丸歸芍地黃湯左歸飲等方。

虛證的病因病機

陰虛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真陰虛衰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真陰虧損,精血不足。
  2. 熱病傷陰:熱病久延,耗傷陰液,可導致陰虛證。
  3. 久病耗傷陰液:久病傷陰,陰液耗損,可導致陰虛證。

陰虛證的病機主要表現為陰液精血不足,虛熱內生。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、骨蒸勞熱等症狀。陰虛生內熱,可耗傷津液,導致口燥咽乾、舌紅少津等症狀。陰虛生內熱,可損傷心脾,導致心悸失眠、健忘等症狀。陰虛生內熱,可損傷肝腎,導致腰膝酸軟、耳鳴耳聾等症狀。

陰虛證的臨床表現

陰虛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形體消瘦:由於陰液精血不足,導致形體消瘦。
  2. 骨蒸潮熱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骨蒸潮熱。
  3. 盜汗遺泄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盜汗遺泄。
  4. 五心煩熱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五心煩熱。
  5. 頭眩耳鳴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頭眩耳鳴。
  6. 口燥咽乾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口燥咽乾。
  7. 面紅顴澀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面紅顴澀。
  8. 舌紅少津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舌紅少津。
  9. 脈虛細而數:由於陰虛生內熱,可導致脈虛細而數。

陰虛證的治療

陰虛證的治療原則為滋陰降火。肺胃陰虛者,宜養陰生津;心脾陰虧者,宜滋陰補血益氣;肝腎陰耗者,宜填補精髓。選用沙參麥冬湯、大補陰丸、黑歸脾丸、歸芍地黃湯、左歸飲等方。

陰虛證的預防

陰虛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平時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滋陰養陰的食物,如百合銀耳蓮子山藥、枸杞等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勞逸結合,避免熬夜。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陰虛體質(基礎含義)_百度百科

  2. 津液(汉语词语)_百度百科

  3. 素問識(丹波元簡創作的醫經著作)_百度百科

  4. 熱病(熱病)_百度百科

  5. 景岳全书(明代张介宾撰写的中医典籍)_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