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眼
陰眼為中醫學中的專有名詞,意指尿道外口,又稱「溺孔」或「前陰竅」。此部位在人體水液代謝與排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與腎、膀胱等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與陰眼的關聯
- 與腎、膀胱的關係:
中醫認為,陰眼為水液外泄之門戶,主要受腎與膀胱的氣化功能調節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:「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」若腎陽不足或膀胱氣化失司,可能導致陰眼開闔失常,出現小便不利、頻尿或遺尿等症狀。 - 經脈循行:
陰眼位於任脈與足厥陰肝經的循行區域。任脈主一身之陰,肝經繞陰器而行,故陰眼的功能亦受此二經氣血盛衰影響。若肝經濕熱下注,可能導致陰眼部位出現瘙癢、分泌物異常等問題。 - 與「精竅」的區別:
中醫學中,陰眼專指尿道外口,而「精竅」則指男性精液排出之通道(即外生殖器之開口)。兩者雖相近,但功能有別,陰眼主排尿,精竅主排精,病理變化亦不相同。
陰眼的臨床意義
- 濕熱下注:
若濕熱蘊結下焦,可能見陰眼周圍紅腫、小便赤澀刺痛,此類症狀常與膀胱濕熱或肝經濕熱相關。 - 氣虛不固:
腎氣虛弱或中氣下陷時,可能導致陰眼開闔無力,出現遺尿或小便失禁等表現。 - 外邪侵襲:
陰眼為外竅之一,易受風、濕、熱等外邪侵擾,引發局部病變,如淋證、癃閉等。
陰眼雖為局部組織,但其中醫理論涵蓋臟腑、經絡、氣化等多層次聯繫,反映中醫整體觀念下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細微觀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