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谷

大谷為中醫解剖學名詞,指人體肌肉間顯著凹陷之處,其形態寬大,猶如山間深谷,故名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肉之大會為谷」,強調大谷乃肌肉匯聚之處,氣血運行的重要通道。此概念與「溪谷」相關,然「溪」多指細小紋理或淺凹,而「大谷」則為更深廣的凹陷,常見於關節周圍或肌肉豐厚處,如肩胛區、膝膕等部位。

從經絡理論而言,大谷多為經氣匯聚之所,與十二經筋及皮部關係密切。此處易受外邪侵襲,亦為針灸施治之要點,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所述「節之交,三百六十五會」,部分即指大谷一類的體表標誌。臨床上,觀察大谷的形態變化(如凹陷深淺、色澤異常)可輔助診斷氣血盛衰或經絡滯暢。

此外,大谷與「谿谷」同屬中醫對體表凹陷的分類,二者皆反映人體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——將自然地貌比擬於身形結構,進一步闡釋氣血如水流般在體內「山谷」間運行的生理現象。此理論亦影響後世對腧穴定位的認知,部分穴位即依大谷之形而命名或取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