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癢是指外陰或陰道瘙癢的症狀。亦稱“陰門搔癢”、“陰”等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帶下。
【常見證候】
濕熱下注陰癢:陰部搔癢,甚至奇癢難忍,黃帶如膿,其氣腥臭,心煩難寐,口苦而膩,胸脅苦悶,小便短數,舌苔黃膩,脈弦滑。
肝腎陰虛陰癢:陰部乾澀灼熱,有搔癢感,夜間加劇,帶下量少色黃,或如血樣,眩暈耳鳴,腰痠腿軟,或時有烘熱汗出,舌質紅,苔少,脈弦細或細數無力。
【鑒別分析】
濕熱下注陰癢與肝腎陰虛陰癢:兩者皆屬熱證,但虛實有別,治法迥異。前者多因濕熱下注,犯擾肝經,或洗浴不潔,感染病蟲,蟲蝕陰中所致,屬於實熱證。後者多由久病或年老體衰,或房勞多產,致肝腎陰虛,精血虧弱,陰器失於滋養,血燥生風而引起,屬於虛熱證。辨證要點為:濕熱下注陰癢,證見陰部奇癢難忍,帶下量多,色黃如膿。治宜清利濕熱,兼以殺蟲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白蘚皮、鶴虱,外用蛇床子散蒸湯洗浴。肝腎陰虛陰癢,證見陰部乾澀灼熱,夜間癢甚,帶下量少色黃,或如血樣。治宜滋陰降火,潤燥疏風,方用知柏地黃丸加當歸、白蘚皮;烘熱汗出加仙靈脾、仙茅。總之,陰癢的辨證,首先要明辨虛實。一般而論,實證常帶下量多,色黃或白,且陰癢較甚,多見於青、中年婦女;虛證每帶下量少,色黃或赤,陰部乾澀灼熱,並多見於絕經後的婦女。陰癢與帶下常同時或先後發生,故本症常與帶下病合并論洽
【文獻別錄】
《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.前陰諸證門》:"婦人陰癢,多由濕熱生蟲。甚則肢體倦怠,小便淋漓,宜服逍遙散,龍膽瀉肝湯。外以桃仁研膏,合雄黃末,雞肝切片,蘸藥納戶中。其蟲一聞肝腥,皆鑽肝內吮食,將肝提出,其病即癒。"
《婦科病方歌》:"陰戶發癢肝風揚,僵蠶三錢急煎湯,連服三劑不間斷,管叫病癒永安康。"
"陰戶癢痛久不痊,我有一方服即安,生熟白芍各二兩,管叫服後即安然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