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陰有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有瀾,中醫名詞,指陰虛內熱,陰液不足,津液虧損,虛火上炎,表現為口乾咽燥、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狀。

陰有瀾,出自《醫貫奇方》。《醫貫奇方》是明代醫家陰有瀾所著的醫學著作,共一卷,收錄了陰有瀾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方。

陰有瀾,字九峰,浙江太平縣人,官太醫院吏目。於理學頗有研究,於醫學亦有嗜好,治病常有奇驗。嘗著《醫貫奇方》一卷、《痘疹一覽》五卷,現有刊本行世。另有《稀痘方》,未見行世。

陰有瀾在《醫貫奇方》中提出了陰有瀾的概念,並指出陰有瀾的治療方法。陰有瀾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滋陰降火、養陰生津、清熱涼血等。

陰有瀾的概念和治療方法對後世中醫的臨床治療有一定的影響。

以下是《醫貫奇方》中陰有瀾的相關內容:

陰有瀾,是指陰虛內熱,陰液不足,津液虧損,虛火上炎,表現為口乾咽燥、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症狀。

陰有瀾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滋陰降火、養陰生津、清熱涼血等。

滋陰降火的方劑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麥門冬湯等。

養陰生津的方劑有天花粉、玉竹、麥冬、石斛、沙參、麥冬湯等。

清熱涼血的方劑有銀翹散、牛黃清心丸等。

陰有瀾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