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陰有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有瀾,字九峰,明代浙江太平縣人,官至太醫院吏目。其人不僅精研理學,更潛心中醫學問,臨證施治常有奇效,於明代醫林頗具聲名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點

陰氏深受理學思想影響,重視「格物致知」之學,將理學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融入醫道。其診疾注重辨析臟腑氣化之機,尤擅長通過脈象變化推求病源,主張「脈理通乎易理」,強調陰陽互根、五行生剋在脈診中的應用。

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醫貫奇方》一卷
    此書集中展現陰氏臨證心得,載方注重「奇正相生」之理。其中「奇方」非指藥味怪異,而是依據「六氣標本中見」理論,巧妙搭配君臣佐使。如治肝郁化火證,創「乙癸同調」之法,取丹溪越鞠丸為基礎,佐以咸寒鎮潛之品,體現其「從肝論治雜病」的學術特色。
  2. 《痘疹一覽》五卷
    明代痘疹盛行,陰氏此書系統論述痘疹各期辨治要訣。首創「三焦分治」痘疹法:上焦主透發,中焦調氣血,下焦固根本。書中特別強調「察苗竅辨順逆」,通過目眥、舌下絡脈等處變化預判病情轉歸,對溫病學「辨舌驗齒」診法有所啟迪。
  3. 《稀痘方》(佚)
    據地方志記載,此書載有「人痘接種法」早期經驗,採用「時苗」(天花痂粉)經特殊處理後吹鼻預防,雖未流傳,但可窺明代免疫學實踐之端倪。

臨證特色

陰氏用藥喜取「類象配伍」,如治水腫善用蟋蟀配茯苓皮,取「蟲類疏瀉」與「皮以治皮」雙重效應;治婦人經閉則以月季花合澤蘭,暗合「月候週期」之理。其處方常見金石藥與草木藥並用,體現「剛柔相濟」的制方思想。

學術傳承

陰氏醫案多見於《太平縣志·藝文志》所載,其門人輯有《九峰醫話》鈔本(現藏浙江圖書館),內含「五運六氣推演圖說」等未刊內容,顯示其對運氣學說的實際運用,非純理論推演,而是結合地域氣候特點指導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