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有陽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有陽疾,指陽熱病候在陰分。《靈樞.九針十二原》:「陰有陽疾者,取之下陵三里。」張志聰註:「熱在陰分也。」
陰有陽疾是指陽熱病候在陰分,是一種陰陽兩虛的病證。陰有陽疾的病因病機是由於陰虛陽亢,陰陽失調所致。陰虛陽亢可由多種原因引起,常見的有:
- 久病體虛:久病體虛,陰液耗損,陽氣偏亢,可導致陰有陽疾。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可導致陰有陽疾。
-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可導致陰有陽疾。
-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損傷陰液,可導致陰有陽疾。
陰有陽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發熱:發熱多為午後或夜間加重,可伴有口乾、咽燥、舌紅少津、脈細數等。
- 盜汗:盜汗多在入睡後出汗,醒後汗止,可伴有心煩、失眠、腰膝酸軟等。
- 口渴:口渴多為乾渴不欲飲,可伴有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結等。
- 舌質紅:舌質紅,舌苔薄白或剝,脈細數。
陰有陽疾的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陰有陽疾的預防主要是注意調理好陰陽,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飲食要清淡,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