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證喉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陰證喉痹
病名
陰證喉痹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主要因腎經虛寒或陰血虧損所致,臨床表現以咽喉疼痛伴隨虛寒或陰虛徵象為特徵。
定義與病因病機
-
寒邪直中少陰型
- 此證屬足少陰腎經中寒之重證,因腎中真陰虧虛,寒邪乘虛侵入少陰經脈,逼迫虛陽上浮,發為咽痛。
- 症見咽喉疼痛、身重畏寒、手足厥冷、自汗欲寐、脈象沉細,屬「無陽純陰」之候,病性為寒,標本俱虛。
-
氣血陰虛型
- 據《喉科心法》所述,陰證喉痹亦可泛稱因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癆咳或失音所致之咽喉痛,如:
- 氣虛喉痛:多因脾胃中氣不足,咽喉失養,症見咽痛隱隱、氣短乏力。
- 血虛喉痛:因肝血虧虛,咽喉失濡,表現為咽乾微痛、面色蒼白。
- 陰虛喉痛:屬腎陰不足,虛火上炎,見咽喉乾灼、舌紅少苔。
- 癆咳咽喉痛:常見於肺腎陰虛之癆病患者,伴咳嗽痰血。
- 據《喉科心法》所述,陰證喉痹亦可泛稱因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癆咳或失音所致之咽喉痛,如:
治法與方藥
-
寒中少陰證
- 治宜溫經散寒,引火歸元,主方選四逆湯(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)加減,可佐辛溫通竅之品如細辛,或配伍桔梗載藥上行。
-
氣血陰虛證
- 氣虛者:宜補中益氣,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
- 血虛者:宜養血潤燥,選四物湯合甘桔湯。
- 陰虛者:需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或養陰清肺湯。
- 癆傷咽喉:當滋腎潤肺,可用百合固金湯加減。
理論依據
- 《傷寒論·少陰病篇》載「少陰病,咽中痛,半夏散及湯主之」,提示寒客少陰之咽痛治法。
- 《喉科心法》進一步擴展陰證範疇,將虛性咽痛統歸於此,強調「虛火上炎」或「陽微不煦」為核心病機。
陰證喉痹之辨證,首需分寒熱虛實,把握腎經虛寒或陰血耗傷之本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