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證傷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證傷寒,病名。病邪直中陰經,有虛寒見證的傷寒。見《通俗傷寒論.陰證傷寒》。分寒中太陰、寒中少陰、寒中厥陰三類。寒中太陰,輕則胃苓湯,重則神香聖術煎,極重則附子理中湯;寒中少陰,輕則真武湯,重則附薑白通湯;寒中厥陰,輕則當歸四逆湯加吳萸、生薑汁,重則通脈四逆湯加吳萸、紫瑤桂,極重則回陽急救湯。

《傷寒廣要.少陰病證候》:「自然陰證,人皆可曉,及至反常,則不能矣。……至於發熱面赤,煩躁不安,揭去衣被,飲冷脈大,人皆不識,認為陽證。誤投寒藥,死者多矣。必須憑脈下藥,至為切當。不問浮沉大小,但指下無力,按至筋骨,全無力者,必有伏陰,不可與涼劑,脈雖洪大,按之無力者,重按全無,便是陰證。」參見直中三陰條。

陰證傷寒是指病邪直中陰經,有虛寒見證的傷寒。陰證傷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發熱面赤,煩躁不安,揭去衣被,飲冷脈大。
  2. 脈雖洪大,按之無力者,重按全無,便是陰證。
  3. 不問浮沉大小,但指下無力,按至筋骨,全無力者,必有伏陰,不可與涼劑。

陰證傷寒的治療,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,辨證施治。輕者可用胃苓湯、神香聖術煎等溫陽散寒、健脾益氣的方藥;重者可用附子理中湯、真武湯、附薑白通湯等回陽救逆、溫經散寒的方藥;極重者可用回陽急救湯等大補元陽、回陽救逆的方藥。

陰證傷寒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但若治療不當,或病情嚴重,則可能導致死亡。因此,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