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證似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證似陽

陰證似陽是一種中醫名詞,形容因陰盛極度,虛陽外露而出現的真寒假熱症狀。

根據《景嶽全書·傳忠錄》所言:"寒熱有真假者,陰證似陽。"這句話指的是一些發熱煩躁的症狀表現出來時,往往會與陽證相似。

《醫宗必讀·疑似之症須辨論》進一步提到,這種情況是由於陰氣過盛,導致陽氣受到壓迫,使人出現面紅目赤,口舌裂破,手揚足擲,語言錯妄等症狀,這些症狀在表現上類似陽證的情況。

陰證似陽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1.發熱煩躁,或欲坐開中,揭去衣被,面赤目赤,飲冷,脈洪而大。

2.或兼見欲得衣被,不渴,手足逆冷,大小便自利,昏沉多眠,指甲黑色,脈雖洪大,但指下無力,重按至骨全無。

針對陰證似陽的治療方法是溫下,不應採用陽證的治療方法。

陰證似陽的預後相對較好,如果能及時進行治療,往往可以迅速痊癒。

在飲食上,陰證似陽的患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
1.適宜食用溫熱性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魚肉、豆製品、蔬菜等。

2.忌食寒涼性食物,如西瓜、梨、荸薺、苦瓜、冬瓜等。

3.飲食要清淡,不宜食用過多油膩的食物。

4.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,並保持大便通暢。

此外,患者還應注意以下事項:

1.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2.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
3.適度進行鍛鍊,增強身體素質。

4.定期進行複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