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中生息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中生息肉,又稱陰中息肉腫、陰中息肉瘡、陰中息肉瘤,是指女性外陰或陰道內長出息肉的疾病。其病因主要與胞絡虛損、冷熱不調、風邪客之有關。臨床表現為外陰或陰道內出現息肉樣腫物,質地柔軟,表面光滑,觸之無痛,可伴有陰部瘙癢、灼熱等症狀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記載:「此由胞絡虛損,冷熱不調,風邪客之,邪氣乘於陰,搏於血氣,變而生息肉也,其狀如鼠乳。」
《肘後備急方》卷五載述治陰中息肉突出,用醋浸烏頭三日後,以此浸液外洗息肉。
現代醫學多採用手術摘除法。
陰中生息肉的治療,以手術摘除為主。手術前,患者需停用雌激素類藥物,以免影響手術效果。手術時,醫生會根據息肉的大小、位置等因素,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。手術後,患者需注意傷口的護理,避免感染。
陰中生息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,避免感染。
- 避免久坐、久站,注意休息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。
如果出現陰中生息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