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腹水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腹水腫,中醫名詞,是指水腫病證見腹大而四肢小者。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四中記載:「大腹水腫者,或因大病之後,或積虛勞損,或新熱食畢,入於水中自漬,及浴冷水氣不散,流溢腸外,三焦閉塞,小便不通,水氣結聚於內,乃腹大而四肢小,手足逆冷,腰痛,上氣咳嗽煩疼,故雲大腹水腫也。」

大腹水腫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、內傷脾虛、飲食不節等,臨床表現為腹部腫脹,四肢消瘦,小便不利,腰痛,上氣咳嗽煩疼等。

治療大腹水腫,可選用赤茯苓散、葶藶圓等方治療。

赤茯苓散由赤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豬苓、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葶藶圓由葶藶子、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大腹水腫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2、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。

3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4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5、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