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中之少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中之少陽
一、臟腑層面:指肝臟
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明確提出:「陰中之少陽,肝也。」此處「陰」指肝屬五臟(陰臟),「少陽」則強調其生理特性。肝位居膈下屬陰,但其功能主疏泄、性喜條達而類同陽氣之升發,故稱「陰中之少陽」。

  1. 生理特性
    • 肝主藏血,屬陰;同時主疏泄氣機,調暢情志,具有陽的動態特性。
    • 與春季相應,象徵生發之氣,符合少陽「陽氣初生」之意。
  2. 經絡聯繫
    • 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互為表裡,肝之餘氣泄於膽,二者共同調節氣機升降。

二、經絡層面:指足少陽膽經
《素問·陰陽離合論》曰:「厥陰之表,名曰少陽……名曰陰中之少陽。」此處以經脈陰陽表裡關係立論:

  1. 經絡定位
    • 足少陽膽經行於體側,屬「半表半裡」,與足厥陰肝經相表裡。肝為陰臟,其表即為膽經,故膽經兼具「陰中寓陽」之性。
  2. 根結理論
    • 膽經根部起於足竅陰穴(井穴),為陽氣初生之地,符合「少陽」之義;又因依附於肝(陰臟)而發揮功能,故稱「陰中之少陽」。

三、經脈分類:泛指足部陽經
《靈樞·陰陽系日月》提出:「足之陽者,陰中之少陽也。」此從經脈陰陽屬性劃分:

  1. 理論依據
    • 足經行於下肢,相對手經屬「陰位」,但其經脈性質為陽,故稱「陰中之少陽」。
    • 足三陽經(胃、膽、膀胱)中,膽經屬少陽,主樞轉氣機,與「少陽為樞」相呼應。
  2. 臨床意義
    • 足陽經病變多見氣機不暢,如膽經鬱熱之脅痛、胃經不通之脹滿,需兼顧其「陰位陽氣」的雙重特性調治。

古籍補充與學說延伸

  1. 《難經·四十一難》:「肝獨有兩葉……應木少陽。」說明肝之形質(陰)與功能(陽少陽)的統一性。
  2. 標本中氣理論
    • 少陽經以火為本,少陽為標,厥陰為中見之氣,進一步闡釋「陰中之少陽」的氣化聯繫。
  3. 六經辨證
    • 少陽病居半表半裡,既可傳陽明(從陽化熱),亦可入太陰(從陰化寒),反映其陰陽間的樞紐作用。

總結核心概念
「陰中之少陽」一詞涵蓋臟腑、經絡、陰陽哲學三層次,均體現中醫「陰陽互根」思想——肝臟功能之動靜相濟、膽經位置之表裡相合、足陽經之陰陽相抱,皆為臨床辨證之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