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陰縱

證名:陰莖挺長不收,或腫脹而痿之證。此名首見於《醫學綱目·肝膽部》,又稱「莖縱」、「陰挺」。

病因病機
陰縱主要與肝經濕熱相關。肝主筋,其經脈循行繞陰器,若肝經濕熱下注,則易導致前陰氣血壅滯,筋脈弛縱不收。《雜病源流犀燭·前陰後陰病源流》有云:「陰縱,亦名陰挺。由前陰受熱,則玉莖挺長不收,或腫脹而痿,或與股相磨難行,甚至兩脅氣逆上,手足倦弱。」說明此證不僅表現為陰莖異常勃起或腫脹,嚴重時可能伴隨氣機上逆、肢體倦弱等全身症狀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肝經濕熱證:陰莖挺長腫脹,兼見口苦、小便赤澀、舌紅苔黃膩等。治宜清泄肝經濕熱,方選 龍膽瀉肝湯柴胡勝濕湯。若兼見少陽證候,可選 小柴胡湯加黃連、黃柏 以疏解少陽、清熱燥濕。
  2. 熱結陽明證:若濕熱壅盛,兼見便秘、腹滿、脈沉實者,可用 三一承氣湯 通腑泄熱,導邪下行。

外治法

  • 朴硝、荊芥 煎湯浸洗患處,有清熱消腫之效。
  • 或以 絲瓜汁調五倍子粉 外敷,可收斂固澀、緩解腫脹。
  • 若腫脹減輕而局部堅塊不消,可配 青皮 佐以散風藥(如防風、白芷),以行氣散結。

相關名詞
此證與 莖縱陰挺 相類,然陰挺多指婦人陰戶有物突出(如子宮脫垂),而陰縱專指男子陰莖異常。二者雖名近而病位迥異,臨證當予區分。

附方參考

  • 柴胡勝濕湯:出自《蘭室秘藏》,功能疏肝祛濕,主治肝經濕熱下注之證。
  • 三一承氣湯:合大承氣、小承氣、調胃承氣三方為一,峻下熱結,適用於陽明腑實重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