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音聲之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音聲之機

在中醫學理論中,「音聲之機」為舌之別稱,意指舌乃調節聲音之樞紐。聲音之生成,首要依賴肺氣鼓動聲帶,而舌之靈活運動則進一步調控吐字發音,使言語清晰可辨。

《靈樞·憂恚無言》明確指出:「舌者,音聲之機也。」此論述揭示舌在發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。中醫認為,聲音的產生與五臟密切相關,其中:

  • 肺主氣,氣動則聲帶振鳴,為發聲之動力來源;
  • 心主神,協調言語之思維表達;
  • 腎藏精,精足則喉嚨潤澤,聲音洪亮;
  • 脾主運化,氣血充盈則舌體靈活;
  • 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以助發聲流暢。

舌不僅為「音聲之機」,亦為心之苗竅,其形態、色澤與運動功能可反映內臟氣血盛衰。例如:

  • 舌體僵硬或卷縮,多因肝風內動或熱極生風,導致言語蹇澀;
  • 舌淡白無力,常見於氣血兩虛,聲音低微;
  • 舌紅絳而乾,多屬陰虛火旺,易見聲音嘶啞。

此外,經絡學說中,手少陰心經別絡繫舌本,足太陰脾經連舌散舌下,足少陰腎經挾舌本,足厥陰肝經絡舌本,諸經氣血皆上榮於舌,使其能司味覺、攪拌食物,並精准調控音聲。

綜言之,「音聲之機」體現中醫整體觀,強調舌與五臟、經絡之聯動,既是生理功能之樞,亦為診察疾病之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