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淫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淫濺為中醫病證名詞,指肢體酸痛無力之病症,尤以下肢為著。《素問·骨空論》提及:「淫濼脛酸,不能久立」,明確描述其症狀特徵為小腿痠軟難支,久站乏力,並指出可從少陽經脈調治(「治少陽之維」)。
中醫病機與證候分析
- 經絡氣血失和
淫濺與足少陽膽經關係密切,《靈樞·經脈》載少陽經「主骨所生病」,若經氣不利,氣血濡養不足,則見脛酸乏力。此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或肝膽氣鬱,樞機不轉,導致氣血運行澀滯而成。 - 腎虛髓虧之證
下肢無力亦與腎精虧損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腎主骨生髓」,腎虛則髓海不足,骨失所養,症見腰膝酸軟、脛骨痠痛,甚則「不能久立」。臨床常見於勞倦過度或年老體衰者。 - 濕濁下注之候
濕邪重濁黏滯,易趨下焦。若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流注下肢經絡,則發為痠痛沉困,伴見肢體倦怠、頭身困重等濕阻之象。
辨證論治方向
- 少陽經氣不利:取少陽維脈相關腧穴,如陽陵泉(筋會)、懸鐘(髓會),配合針灸或藥熨以疏調經氣。
- 肝腎虧虛:宜滋補肝腎,填精益髓,方用左歸丸或虎潛丸加減,重用牛膝、杜仲等引藥下行。
- 濕邪留著:當健脾化濕、通絡止痛,可選四妙散(蒼朮、黃柏、牛膝、薏苡仁)清利下焦濕熱。
此證需審因辨治,結合舌脈參詳,區分虛實標本,方能切中病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