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銀風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銀風內障
病名與源流
銀風內障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內障眼疾範疇,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之併發性白內障。其名首見於明代醫家王肯堂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書中描述為「瞳神大成一片,雪白如銀」,強調其臨床特徵為瞳神區域泛白,形似銀膜覆蓋,多因肝膽風火、痰濕上擾,或情志鬱結損傷真氣所致,屬難治之痼疾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銀風內障的形成與肝、腎、脾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可歸納如下:
- 肝鬱化火: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,肝火亢盛,上灼目絡,致睛珠混濁。
- 痰濕上蒙:飲食不節,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隨氣上泛,阻滯目竅。
- 肝腎陰虛:久病或年老體衰,肝腎精血虧耗,目失濡養,漸成內障。
- 頭風引動:外感風邪或內風挾痰火,循經上攻於目,損傷瞳神。
臨床表現
- 瞳神變色:初期可見瞳孔泛青或泛黃,後期轉為雪白色,如銀片覆蓋。
- 視物昏矇:自覺視力漸降,或見眼前固定黑影,嚴重者僅存光感。
- 兼證:多伴頭暈目眩、口苦咽乾、胸脅脹滿等肝火或痰濕證候。
辨證分型
- 肝火亢盛型:目赤脹痛、急躁易怒、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痰濕阻絡型:頭重如裹、胸悶嘔惡、舌苔白膩,脈滑。
- 肝腎陰虧型:眼乾澀、耳鳴腰酸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法與用藥
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核心,針對不同病機選方:
- 瀉肝清火:方選龍膽瀉肝湯加減,如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。
- 化痰袪濕:方用溫膽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,酌加石決明、決明子明目。
- 滋補肝腎:常用杞菊地黃丸或石斛夜光丸,輔以沙苑子、女貞子。
- 活血通絡:若久病入絡,可加丹參、川芎、紅花以化瘀開竅。
古籍論述補充
除《證治準繩》外,清代《張氏醫通》進一步指出:「銀風內障,非外翳可比,總由臟氣乖逆,玄府鬱閉。」強調此病與全身氣血失和相關,治療需調和臟腑,非僅拘於局部。另《目經大成》提出「銀障初起可撥,日久根深難療」,反映早治對預後之關鍵性。
病位與經絡
銀風內障病位在瞳神,與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直接相關。肝開竅於目,腎主瞳神,故針灸常取太衝、光明、太谿、睛明等穴,以疏肝益腎、通調目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