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銀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銀針

銀針為中醫針灸療法中所使用的一種針具,以銀質製成,質地柔韌且導熱性能良好,自古以來即被運用於臨床治療。其形制細長,尖端鋒利,便於準確刺入穴位,並可結合溫熱療法,如艾灸或火針,以增強療效。

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銀針被認為具有獨特的治療特性。銀屬金,五行中與肺、大腸相應,故銀針尤適宜用於調理氣機、疏通經絡,特別是在治療與肺系相關的疾患,如咳嗽、氣喘等症狀時,可發揮一定效果。此外,銀針亦常用於某些風濕痹症及氣血瘀滯之證,借助其溫通之力,促進氣血運行。

銀針與金針皆屬古代九針之列,二者材質不同,功效亦略有差異。金針性偏剛硬,善於破瘀散結;而銀針柔中帶剛,更側重於調和氣血,適用於需兼顧刺絡與溫煦的病症。歷代醫家對於銀針的運用累積豐富經驗,如《黃帝內經》中即載有九針之論,為後世針具發展奠定基礎。

在現代中醫臨床中,銀針雖因不鏽鋼針的普及而較少使用,但其於特定治療情境仍具獨到價值,尤其結合傳統技法時,能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