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分

大分為中醫解剖學名詞,首見於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。「分」意指肌肉會合之處,而「大分」特指人體肌肉豐厚、多條肌肉交會之部位,與「小分」(肌肉會合較少之處)相對。此概念源自古人對肌肉結構的觀察,強調經絡氣血運行與肌肉群分布的關聯性。

從中醫理論而言,大分多位於肢體近端或肌肉豐滿處,如肩、臀、大腿等區域。這些部位因肌肉層次較深,氣血匯聚,故在針灸或推拿治療中,常作為重點施術區域。例如,《靈樞·經筋》提及足太陽經筋「結於臀」,即反映大分與經筋系統的密切關係。此外,大分亦與「腠理」相關聯,肌肉會合處為衛氣輸布之通道,影響汗孔開闔與外邪抵禦能力。

在診斷上,大分若出現結節、壓痛或僵硬,可能提示局部氣血瘀滯或經絡不通,常見於痹證、痿證等病症。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述「邪客於分肉之間」,即強調外邪易滯留於肌肉會合處。臨床針刺時,可配合「分刺」手法,直達大分以疏調氣血,或結合艾灸溫通肌肉腠理。

此概念亦延伸至中醫養生,導引術中的「按摩大分」被視為疏通經氣之法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載「手掌按大分,緩解筋急」。整體而言,大分作為肌肉與經絡交會之樞紐,體現中醫「形氣相應」的理論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