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引火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引火法是中醫藥物敷貼法的一種。《串雅外編》中記載:「引火法:入病厥逆之症,不敢用藥,以此治之。吳茱萸一兩為末,以面半兩,水調成糊,以布攤成膏,貼涌泉穴內,則手足不逆矣。又法:附子一個為末,米醋調成膏,貼涌泉穴上。」

引火法是通過外敷藥物,刺激經絡穴位,引火歸元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引火法具有溫陽散寒、通絡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、氣血阻滯等症。

引火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選擇合適的藥物。引火法常用的藥物有吳茱萸、附子、乾薑等。這些藥物具有溫陽散寒、通絡止痛等功效,可以有效緩解寒凝血瘀、氣血阻滯等症狀。
  2. 將藥物研成末,加入適量水調成糊狀。
  3. 將藥糊敷貼在患處。
  4. 用布包紮固定。
  5. 一般貼敷2-3天,每天更換一次藥糊。

引火法具有較好的療效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。

  1. 引火法不宜長期使用,以免引起上火。
  2. 引火法不宜在孕婦、兒童、體弱者等人群使用。
  3. 引火法使用時,要注意避開皮膚破損處。

引火法是中醫藥物敷貼法的一種,具有溫陽散寒、通絡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、氣血阻滯等症。但引火法不宜長期使用,也不宜在孕婦、兒童、體弱者等人群使用。使用時,要注意避開皮膚破損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