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引伸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引伸法
引伸法為推拿手法之一,指通過牽拉肢體,使關節得以伸展運動的一種技術。此法廣泛運用於四肢及頸腰部,具有舒展經脈、緩解筋攣、松解黏連及輔助關節復位之效,屬中醫推拿中「動法」的範疇。
操作要點
引伸法需根據關節結構與病情特性,調整力道與方向。施術時,以緩和、均勻的力度牽引肢體,逐步擴大關節活動幅度,促使氣血流通,改善局部拘急。手法可分為直向牽引與旋轉牽引:
- 直向牽引:沿肢體縱軸方向拉伸,多用於肘、膝等大關節,可解肌筋攣縮。
- 旋轉牽引:配合關節生理旋轉角度施力,常見於頸椎、腰椎,用以整復小關節錯縫。
中醫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引伸法能調和經絡氣血,改善「筋出槽、骨錯縫」的病理狀態。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「拽之離而復合」,即透過牽拉使錯位之筋骨歸位。其作用機制包括:
- 舒筋活絡:牽引可解除軟組織粘連,促進經氣運行,緩解「不通則痛」之病機。
- 滑利關節:通過被動活動,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度,契合「動則通,通則不痛」的原則。
- 整復錯位:針對輕微關節錯位,引伸可調整筋骨相對位置,如腰椎後關節紊亂的復位。
臨床應用
此法適用於多種筋傷病症,如:
- 頸椎病:牽引頸部以減輕神經壓迫。
- 肩關節周圍炎:配合搖法,松解肩部黏連。
- 腰椎間盤突出:轴向牽引以降低椎間盤內壓。
引伸法須結合患者體質與證型,虛證者宜輕柔緩引,實證者可稍施力度,以達「松而不滯,柔中有剛」之效。歷代推拿流派如一指禪、㨰法操作中,常輔以引伸技巧,增強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