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引水上天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引水上天河

「引水上天河」為小兒推拿療法之一,首載於清代醫家夏禹鑄所著《幼科鐵鏡》。此法治療原理基於中醫「清熱瀉火」之論,透過推拿手法結合外感涼氣,以導引邪熱外泄,適用於小兒外感熱證或內熱熾盛之症。

操作手法

  1. 取穴定位
    • 大橫紋:位於腕部掌側橫紋處,相當於現代解剖學「腕橫紋」範圍,屬手太陰肺經分野。
    • 曲池:手陽明大腸經合穴,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,具清熱解表之效。
  2. 操作步驟
    • 先以冷水輕滴於患兒大橫紋處,再以雙手拇指沿前臂內側,由大橫紋直推至曲池,同時以其餘四指輕拍肘臂部肌羣。
    • 操作時配合醫者口吹涼氣,增強清熱透邪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• 經絡循行:手法沿肺經與大腸經推行,肺主皮毛,大腸與肺相表裡,此法可宣通上焦氣機,促使熱邪從表而解。
  • 五行屬性:水屬陰寒,對應「熱者寒之」治法,結合推拿動法,可瀉心火、平肝風,適用於高熱煩躁、夜啼驚搐等陽熱證候。
  • 氣機升降:自腕至肘為「向心性」推拿,符合「引火下行」之則,可調和營衛,導熱外散。

此法治性偏寒涼,臨床須辨明熱證虛實,若屬陰虛發熱或久病體弱,則非其所宜。傳統文獻記載其效迅捷,然須配合辨證論治,方能發揮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