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飲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飲瘥,病名。心瘥的俗稱。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:「心瘥,亦痰飲所致,俗名飲瘥。」詳心瘥條。
飲瘥,又名心瘥,是指心臟病變所引起的胸悶、心悸、氣短等症狀。飲瘥的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痰飲內停,阻塞心脈;二是心氣虛弱,不能推動血液流通。痰飲內停,阻塞心脈,會導致心臟功能受損,出現胸悶、心悸、氣短等症狀。心氣虛弱,不能推動血液流通,也會導致心臟功能受損,出現胸悶、心悸、氣短等症狀。
飲瘥的治療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清熱化痰,利水消飲。對於痰飲內停引起的飲瘥,可以使用清熱化痰、利水消飲的中藥,如浙貝母、川貝母、瓜蔞仁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等。
- 補益心氣,健脾益胃。對於心氣虛弱引起的飲瘥,可以使用補益心氣、健脾益胃的中藥,如人參、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。
- 活血化瘀,通絡止痛。對於痰瘀互結引起的飲瘥,可以使用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的中藥,如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等。
飲瘥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,注意勞逸結合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飲瘥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,如果出現胸悶、心悸、氣短等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