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飲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飲郄,經外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在胸部第六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六寸處。主治腸鳴,腹滿,脹痛,肋間神經痛等。沿皮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飲郄穴,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別名飲郄、飲郄穴。

飲郄穴位於胸部,第六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六寸處。

飲郄穴主治腸鳴,腹滿,脹痛,肋間神經痛等。

飲郄穴配伍:

(1)配天突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穴,有和胃降逆的作用,主治腸鳴、腹脹、腹痛。

(2)配期門穴、大椎穴、足三里穴,有疏肝理氣的作用,主治肋間神經痛。

飲郄穴刺灸法:

(1)沿皮刺0.3-0.5寸。

(2)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飲郄穴禁忌:

孕婦慎用。

飲郄穴圖解:

飲郄穴位於胸部,第六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六寸處。

飲郄穴位置圖:

飲郄穴位置圖如下:

!飲郄穴位置圖

飲郄穴穴位圖:

飲郄穴穴位圖如下:

!飲郄穴穴位圖

飲郄穴功效:

飲郄穴具有和胃降逆、疏肝理氣的作用。

飲郄穴主治:

(1)腸鳴、腹脹、腹痛。

(2)肋間神經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