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飲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飲癇,又稱食癇、五癇,是一種中醫病名。它是指患者出現食不知飽、忽數日不思食和手足搐動等症狀。

飲癇的病因主要與飲食失節有關。當飲食過度時,脾胃容易受傷,引起痰濕生成,進而阻遏清陽,上擾清竅,致使手足出現搐動的情況。

飲癇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食不知飽、忽數日不思食和手足搐動等症狀。許多患者在夢寐中也可能出現手足搐動。過飽的飲食也可能引發發作。

治療飲癇主要以健脾和胃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是香砂六君子湯,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加減。

預防飲癇的關鍵是注意飲食的節制,避免暴飲暴食。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於油膩。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,如山藥、白扁豆和蓮子等。

總結起來,飲癇是一種飲食失節所導致的中醫病名,表現為食不知飽、忽數日不思食和手足搐動等症狀。治療上,健脾和胃、化痰散結是主要的方法。預防則是要遵循飲食有節、避免暴飲暴食的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