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隱曲不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隱曲不利
隱曲不利為中醫病證名,出自《黃帝內經》。「隱曲」本指身體的隱蔽部位,包括前陰、後陰(即泌尿與生殖系統),又衍伸為與此有關的排泄、生殖功能。故「隱曲不利」主要指二便(大小便)排泄不暢,或生殖功能障礙。
經典文獻記載
- 《素問·風論》:「腎風之狀,多汗惡風……其色炲,隱曲不利,診在肌上(或作『頤』)。」此處「隱曲不利」描述腎風(風邪犯腎)時,除汗多、面色黧黑外,兼見小便或大便不暢。
- 《太素》(隋唐醫學典籍)將「診在肌上」作「診在頤」,認為面頰部位可反映腎病,而「隱曲不利」與腎氣失司相關。
中醫病機分析
隱曲不利的病因多與腎、膀胱、三焦等臟腑氣化失常有關,常見以下類型:
- 腎氣虛衰:腎主二陰,若腎陽不足,氣化無力,可致小便不通或大便無力;腎陰虧虛,則腸道失潤而便結。
- 濕熱下注:濕熱蘊結膀胱或大腸,阻滯氣機,表現為小便澀痛、大便黏滯不暢。
- 肝氣鬱結:情志不暢導致肝失疏泄,影響三焦水道通調,或氣滯腸道而見排便困難。
- 肺失宣降:肺與大腸相表裡,若肺氣壅滯,可致大腸傳導失常;肺通調水道功能受阻,亦可影響小便排泄。
相關證候辨別
- 小便不利:多屬膀胱氣化不利,或腎虛水液代謝失常,常見於淋證、癃閉。
- 大便不通:可因熱結、氣滯、陰虛或陽虛所致,如《傷寒論》中「陽明腑實」的便秘。
- 生殖功能障礙:如男子陽痿、女子月經不調,古典醫籍亦可能以「隱曲」代稱。
治療原則
中醫強調「辨證求因」,依病機不同而施治:
- 腎虛者:溫腎化氣(如金匱腎氣丸)或滋陰潤燥(如六味地黃丸)。
- 濕熱者:清熱利濕(如八正散治淋證,或葛根芩連湯治腸道濕熱)。
- 氣滯者:疏肝理氣(如柴胡疏肝散)或宣肺通腑(如杏蘇散加減)。
結語
隱曲不利作為中醫古典術語,涵蓋排泄與生殖功能障礙,其診治需結合整體辨證,探究臟腑氣血失衡之本。此概念亦反映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特色,透過外在症狀推斷內在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