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應麟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應麟
生平與著作
應麟,清代醫家,具體籍貫與生平事蹟史料記載較少,然其醫學貢獻見於著作《刪補醫方選要》。此書以明代周文採《醫方選要》為基礎,經應麟刪減、增補而成,內容聚焦臨床實用方劑,反映清代醫家對前人經驗的繼承與修正。該書刊本現存於日本,可見其當年流傳之廣,對東亞漢醫學亦有一定影響。
學術背景與醫學思想
清代醫家多崇古而不泥古,注重實證與臨床效用。應麟刪補《醫方選要》,體現此一傾向:
- 方劑遴選:保留周氏原書精華,兼採清代新驗方,反映時代醫學進展。
- 辨證加減:強調方藥隨證調整,符合中醫「同病異治」原則,如外感表證分風寒、風熱而異方。
- 藥性配伍:重視藥物君臣佐使結構,並註明炮製與劑量,遵循《內經》「治有緩急,方有大小」之旨。
《刪補醫方選要》特點
該書分類可能沿用周氏原框架,按病症或臟腑分門,內容特點包括:
- 內科為主:涵蓋傷寒、溫病、雜病等,如補益門載四君、六味等方,呼應「脾為後天之本」理論。
- 外科與婦科:或收錄瘡瘍、婦人調經等方,體現中醫「整體辨治」觀念。
- 方解簡明:每方下或註明主治、組成及加減法,如遇肝鬱脾虛證,可能以逍遙散為基礎化裁。
與同期醫籍的關聯
清代方書如《醫宗金鑒》重官方規範,而《刪補醫方選要》屬民間醫家個人彙編,更側重實用性。其刪補作法,與俞根初《通俗傷寒論》擇選前人論述並附己見類似,均為清人整理醫學文獻的代表模式。
歷史意義
應麟著作雖流傳不廣,然作為跨時代的方劑整合,呈現明清醫家學術過渡的痕跡。書中對藥性、配伍的考據,亦為研究中醫方劑學演變的珍貴材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